(第十一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王辉 副教授 |华侨大学
本课程是福建省高校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本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和信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
本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材内容体系包括导论和七个正章,依次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五章)、社会主义发展及其规律(第六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第七章)。
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原则,坚持课程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对统编教材导论和7个正章进行知识点拆分,形成68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按“新、精、广、深、难、强”六大要求,构建每个单元的教学视频、拓展阅读文献资料、讨论题、单元测验题和试题库。充分运用新技术打造教师工作后台,进行MOOC与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用一个工作后台打通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解决线上线下教学主要问题,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一站式解决。
我们运用教师工作后台,对68个教学单元内容进行线上线下合理配置,合理配置线上线下教学时间(课时的20%用于线上教学,80%用于课堂教学),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线上,根据教学日历提前一周发布在线课程教学资源,老师在线全程为学生做好导学、督学、助学、促学服务。线下,根据学情因材施教,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形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我们运用老师工作后台,进行有效教学管理。本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过程有记录,提供课程评价所需数据,课程数据完整,教学过程可回溯、可借鉴、可监督。教师工作后台支撑课程教学迭代。
我们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加强对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综合评定成绩。做到章节测评和课程考核有难度。课程总成绩=30%线上成绩+30%线下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考核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指标包括教学视频的学习、参与在线讨论题的讨论、完成单元测验。考核学生课堂学习的指标包括学生课堂考勤签到、回答老师课堂提问、问卷,课堂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总结)等,由任课老师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评定。期末考试试卷的题目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的命题是任课老师从本课程试题库中通过工作后台自动生成,包括单项选择题(40题)、多项选择题(20题)、判断题(20题)共计80题;主观题的命题原则是考核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和回答现实问题的能力,且网上和书本中无现成答案。期末考试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统一安排监考人员、集中在指定考场统一考试。期末考试形式采取客观题闭卷和主观题开卷两种形式,每位学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首先完成客观题答题并提交,然后进行主观题答题。按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70分及以上为中等、80分及以上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确定课程考核成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