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2022下)
张传良 教授 |福建江夏学院
金融学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还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它的任务是:按照现代高等教育应实现基础化、信息化、国际化、未来化的基本要求,全面反映金融学的完整知识框架和理论要点,致力于使学生能够在宏观、微观以及相互联接的层面理解金融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实践活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还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对金融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较为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活动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为系统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研究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辨析金融理论、进行基本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的金融操作与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
1.视频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单元采取制作视频。突出重点,视频传授是网络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视频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视频讲授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充分传递,突破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使教学内容充分吸纳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金融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2.案例分析方法。本课程精选了大量典型案例,以案例带动理论知识的阐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网上讨论。结合当前金融热点问题分布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如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比特币、美国次贷危机、日本负利率政策、人民币纳入SDR、1973年在银行存入1200元巨款等问题讨论。
教学条件:
2011年金融本科开始招生,就开设《金融学》课程,经过几轮的教学,拥有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习题库、试卷库、教学参考视频等完整教学资料,并且有多位副教授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
《金融学》网络课程2015年被福建江夏学院评为校级网络课程,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和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连续开放三个学期,选修学生约277人;受到学生欢迎。通过三轮教学,不断修改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
教材选用:黄达.张杰.金融学(第四版)精编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教材简介:
教材选用:黄达.张杰.金融学(第四版)精编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本书是国家“九五” “十五” “十一五” “十二五”重量规划教材,是在黄达教授主编的《金融学》(第四版)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大学生的教学需要,取其精要,进行了压缩和整合。
本教材共四篇,共二十章内容。
本教材继续保持上一版修订教材四篇二十章的结构,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增删,在数据资料上有所更新。本版新增及扩展的内容包括:**章第三节有关“数字货币”的内容;第二章**节的“特里芬悖论”和“关于超主权货币”;第六章第四节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七章第五节的“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和第九节的“商业银行的ROA和ROE”;第九章第五节的“行为金融学”;第十章第五节的“资本结构”;第十一章第五节的“互联网金融”;第十六章**节的“泰勒规则”;第十八章第四节的“普惠金融”和第五节的“2013年以来的中国金融改革”。以上增补使得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整体结构也有所改善。
考核办法:
1、对没有100%完成所选课程所有单元知识点视频及作业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2、网络课程采取形成性课程考核方式。
3、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由观看课程视频(30%,约320分钟满分)、单元测验(10%,八单元测验满分)、完成作业(15%,八次单元课后作业满分)、讨论(5%,8次满分)和线上考试(40%)五部分组成。
参考资料:
1. [美]F.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吴军梅.金融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苏平贵.金融学教程.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艾洪德\范立夫.货币银行学. 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5. 陈学彬.金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6. 张晓辉.金融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7.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材(第四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盖锐.金融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